企业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良好的
信用环境是市场
经济运行的基础,就
信用涉及主体来讲主要有
政府、企业和个人,市场
经济条件下企业
信用在
信用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
信用状况令人堪忧,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
经济运行,因此治理
信用环境、强化
信用管理、树立企业
信用已成为促进
经济发展,降低
经济增长成本的一件大事。
企业
信用是
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
银行信用、
商业信誉及个人
信用等方面,从相互关系看企业
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
银行之间、企业与
政府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
信用行为。当前我国
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建立和完善我国
信用体系是适应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
信用是市场
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但目前我国的现实是良好的
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
信用意识淡薄、
信用观念扭曲,很多企业
信用面临危机,败坏了
社会风气,危害了
经济的发展,其表现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经济合同履约率低、恶意拖欠货款、三角债严重。据调查统计,某省企业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合同欺诈屡屡发生,扰乱了市场
经济秩序;在货款的偿付方面,全国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高达150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运转,干扰了市场
经济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流动资金被压死,工厂停工、工人失业,
经济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企业逃废债严重。在金融
信用领域,许多企业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抵押、无效担保骗取
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等名目,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等手法逃废
银行债务。据人总行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交五家
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经过金融债权部门认定的逃废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逃废
银行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本息的32%。部分地区、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扭曲了银企关系,危及金融安全,成为当前
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顽症和毒瘤。
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对
经济和
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在农业生产资料里有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机等,农产品里有粮食掺假、棉花掺假、假药材等;工业领域更是难以找出一块没有被假冒伪劣浸染过的净土,劣质建材堆砌了“豆腐渣”工程、假食用油做成了有毒的饼干、兽药作人药、毒酒害命不绝;在服务业假冒伪劣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假广告、假中介、假文凭、假审计、假评估为虎作伥。近年来,假冒伪劣给我国
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千亿元计,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假冒伪劣不仅使消费者蒙受了
经济、人身、精神的多重伤害,还严重毒害
社会心态。造假不仅使一些地方的
经济拖向了崩溃的边缘,而且让被假冒的企业元气大伤,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合理秩序,制假、售假还恶化了我国的投资
环境,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普遍存在的
信用缺失危害无穷,给
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大大增加了
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
经济效率,严重阻碍着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失信行为象瘟疫一样侵蚀
社会肌体,直接破坏
社会的法制基础,败坏
社会道德和
社会风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
信用缺失情况及带来的巨大危害,
政府和
社会各界都在疾呼要建立良好的
信用环境和
信用管理体系,这是当前推动我国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积极应对加入WTO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在严峻的形势和强烈的需求下,如何建立完善强有力的
信用管理体系和形成良好的
信用环境,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有关情况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应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尽快建设符合我国
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的
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
信用环境。
“破”就是工商
管理、公检法、
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
经济诈骗、虚假信息广告、恶意拖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因为当前这些不法行为嚣张的最直接原因是受到惩处的成本远远小于得到的收益,打击的力度不足以惩处和威慑贪利的欲望。要遏制和消除这些现象的发生,对违法分子个人、单位惩处手段和
经济上的处罚必须足以击破贪欲的幻想、大大超过在
经济上的收入。
“立”就是要从根本做起,制定相应的
法律法规、建立完善
信用体系、树立良好的
社会信用风气,从总体上形成讲
信用、促发展的良好
信用环境。
在实际
经济生活中,无论是生产性企业或贸易性企业,
经济往来的对象基本分为供应商、金融
机构、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发生行政关系的主要有工商
管理机关和监管机关,如海关、
技术监督部门等。
以下着重从建立企业
信用管理体制、强化
信用管理方面谈几点建议:
建立规范严密的
信用管理体制
从现阶段我国
社会、
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对企业
信用直接或间接的监督、
管理机关有工商
管理、
技术监督、人民
银行、公检法等部门,这些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的职能和权力,拥有真实的信息来源,但缺陷在于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相关行为和信息没有完整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也没有对
社会发布和运用的渠道,造成了
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诚信的企业无法得到表彰和益处,不守
信用的企业却有空子可钻。因此必须建立和强化严密的
信用管理体制,在各方面对企业的
信用状况进行监督和
管理,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
管理、客户的查询运用。
例如对于某个企业的
信用情况,上述几个职能部门分别进行监督、采集、记录:工商
管理部门对企业注册登记、年检、履行合同、企业受奖或受罚、消费者投诉等进行采集、记录;
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在质量和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记录;人民
银行通过贷款登记
管理系统对企业在各家
银行的贷款、发行债券等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企业融资的
信用状况;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涉及违法和被其他企业、
机构起诉的情况归类和记录。 建立严密的
信用管理体制,通过以上几个部门记录的信息,使一个企业从建立、生产、融资、经营、到售后服务、客户意见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加以汇总分析和判断,一个企业基本的
信用状况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诚实守信的企业将会受到褒奖,赢得更多客户的合作;失信的企业将会失去立身之地。
制定相应的
法律法规
市场
经济是法制
经济,企业
信用管理需要
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无论是
政府对企业
信用实施
管理,还是中介
机构和客户运用
信用信息都必须遵守
法律的规定,因此应制定“企业
信用管理法”或“
社会信用信息法”等
法律制度,为
管理机关和征信
机构开展企业
信用采集、保存、评级、发布、运用提供
法律依据,改变目前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
法律基础的状况。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个人、
政府部门提供的
信用信息,对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在建立
信用体系的同时,同时注意保护企业的
商业机密。
通过中介
机构征集、整理、发布
信用信息
资源 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
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信用信息
资源的积累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历经一百多年建立了完善的
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
信用管理体系仅靠
政府有关部门是不够的,也是不适应
经济发展需要的,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中介
机构的作用,运用行政的、
法律的和
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
银行、
技术监督、税务、公检法等部门的企业
信用记录,以
经济发达城市为支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
信用管理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
信用中介
机构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制作成
信用信息产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给
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客户,供查询和使用。
建立科学的
信用评价标准
科学的
信用评价标准是
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
信用信息包含企业的注册情况、年检、履行合同、被客户投诉、产品质量、融资信誉、纳税情况、涉诉案件、被
政府表彰或被处罚情况等等,涉及企业的多个方面,信息数据纷繁复杂,如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则难以直接运用
信用资源。对
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特定的企业评定出合理的
信用等级,采取动态的方法,简明扼要的反映企业真实的
信用状况,方便客户的查询、判断,有利于
社会对该企业的了解认识,使诚实守信的企业誉满天下,得到更多的
资源和客户;使
信用低下的企业难以藏身,断绝财路。
运用
信用资源促进
经济发展
建立和完善
信用管理体系是形成良好
信用环境的手段,而非目的,开发运用
信用资源,促进
经济的发展、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打击失信行为才是我们的目标。
信用作为市场
经济中的重要
资源,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
信用作为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
信用构成无形的资本和财富,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
信用是一种
政府、企业、
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发挥
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根据上述分析,运用
信用资源促进
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快捷便利的
信用信息传播渠道,使企业和消费者方便和低成本的获取
信用信息,是运用信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交易的主体及时、真实的了解到对方的
信用状况,防范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
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通过建立征信公司或
信用管理局作为
信用信息传播的窗口,利用互连网等工具高效的查询使用。
制定对
信用低下企业的警告和市场禁入制度。企业主管部门、工商
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善于运用有关信息,防患于未然,对
信用低下的企业及时提出警告,对情节严重的要禁止进入市场,以免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受骗上当,减少
资源的损失。
政府管理企业的有关部门和
银行、税务、海关、监督证券等
经济杠杆、监管部门,对重合同守
信用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并形成法规,促进
信用良好的企业快速发展,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工商
管理、
技术监督、金融监管等部门同媒体加强合作,形成规范化的企业
信用状况发布机制,在权威媒体上进行发布,使有关
机构、企业、消费者及时、准确的了解
经济往来对象的
信用状况,通过“
信用红黑榜”等形式,表彰
信用良好的企业,警告和打击
信用败坏的企业,采用信息共享、统一行动、联合制裁等方式,遏制逃废
银行债务、
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风气,形成良好的
信用环境,促进
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哈尔滨
商业大学 孔薇巍 副教授
来源:
商业时代
信用中国 编辑:cred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