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职业经理人调查报告》发布会于昨日在京召开
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和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共同发布《2010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近年来持续健康发展,与2008年相比,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年龄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流动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职业经理人普遍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素质,但同时也显示,我国经理人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亟待提高。
流动性是衡量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有近3/4的职业经理人曾服务于2家以上企业,其中有4.2%的职业经理人服务于5家以上企业。而在2008年度的调查中,有高达65.3%的职业经理人仅服务过1—2家企业,曾在5家以上企业就职的经理人只有1.6%。和2008年度相比,我国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性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这表明,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趋于加快。报告同时显示,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以及保守商业文化依然是制约职业经理人流动并影响职业经理人资源通过竞争性方式合理配置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职业经理人队伍结构持续改善,中青年正在成为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中坚力量。与2008年相比,31—40岁年龄组的职业经理人由2008年度占比30.7%增长到目前的占比62.2%,增长了30多个百分点,31—50岁的职业经理人占到总数的90%。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导致的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在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拔、考核和培育方面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选拔环节,八成以上企业招聘时借助了相关测评工具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测评,只有16.3%的企业不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测评,市场化的选拔机制正在形成。在考核环节,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数字指标或评价工具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业绩考核,业绩导向的商业文化正在形成;在非财务指标考核中,企业比较注重内部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但也有18.3%的企业不考核非财务指标。在培育环节,企业培训已经逐步由盲目变为理,有38%的企业会依据企业未来战略为职业经理设定领导力提升等课程;但同时也有少数企业会依据领导者个人意见、培训市场热点以及竞争对手培训课程周五培训内容。
从国际化程度来看,调查表明,我国在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人才储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只拥有内资企业的管理经验;只有26.2%和20.5%的职业经理人分别拥有外商合资/合作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而拥有中资企业国外分公司/驻外机构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仅为11%。而在具有涉外企业和涉外事务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中,职业经理人的国际化经验主要集中在合资项目管理和合资项目谈判方面,而拥有涉外并购谈判、涉外并购管理和跨国研发项目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分别只有12.1%、11.2%和9.1%,职业经理人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
报告建议,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健康发展要靠科学培养,优化配置,充分竞争,长期激励。要培育创业创新文化,确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能力优先提升意识;强化市场配置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四化”进程;树立职业化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打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合力;建立长期激励机制,营造职业经理人健康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