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关系视角看世界

编者按:据IMF估计,全球银行业因08年金融危机遭受的损失为2.28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业损失为8550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是信用危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逐渐步入信用社会发展阶段。信用关系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一、信用关系构成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决定人类认识世界方法的物质基础

信用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要素,信用加入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并成为主导性因素。

信用革命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扩张对消费的需求突破了当年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消费限制,把未来人类可能创造的财富以信用的方式用于今天消费。

信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国际债权债务体系的不平衡成为世界动荡的根源。

关注以下概念:信用、信用关系、信用体系、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体系、金融、金融体系。

二、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信用战争、利比亚战争,是发达债务经济对信用关系破坏的结果

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资本为了追逐利润,不断背离信用关系形成的客观规律,把债权债务关系泡沫化,构建起了一个没有实际财富支撑的信用体系,次级贷款作为信用链条上最薄弱一环的断裂立刻推倒了金融领域的信用关系多米诺骨牌,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是国家过度负债的结果,发生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危机助推了本已超过负债限额的政府进入危机边缘,一是危机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二是政府救助危机增加了财政赤字,三是由此导致的政府债务负担增长。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管理出现了问题,超越自身实际偿债能力过度负债消费必然出现偿债危机,仅是表现形式不同,爆发的时点不同。

世界经济危机是信用危机发展的一个阶段,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信用危机,先是发生于金融领域;接着传导致实体经济,这个阶段可称作经济危机;而后进入主权债务危机阶段;政府为避免主权债务违约给本国带来灭顶之灾,用各种方式转嫁危机,特别是超发货币,通过货币贬值输出债务,大幅增加了世界货币的流动性,引发全球通胀,不仅损害了国际债权体系的利益,而且削弱了债权国的经济增长力,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这种信用关系破坏的联动效应拖累了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危机四伏是当今世界形势的真实写照。世界经济危机是发生于金融领域信用危机的延续,是信用关系的持续破坏,而不是所谓的二次探底或二次金融危机。

2010年11月,以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超发美元为标志,美国发动了世界信用战争。信用战争是信用危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美国运用货币、利率、汇率等信用手段进行债务输出,迫使各国以各种信用工具为武器捍卫本国利益。美国信用关系的持续破坏使国家处于存亡之际,通过发动信用战争以达到挽救国家危机的目的是美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利比亚战争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阶段由发达债务国家发动的一场旨在转移其主权债务危机的侵略战争。债务国家偿还债务的根本来源是其生产出更多可实现价值的物质财富。然而,发达债务经济体完全通过新创造价值偿还债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就通过战争手段抢掠财富。我认为,利比亚战争的发动者是最清楚这一点的。

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我们从信用关系的视角进行观察就会抓住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贯穿于所有事件中的一条主线,就不会随波逐流,就会对发达债务经济体的信用状况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债权体系是防止世界经济出现大崩溃的中流砥柱

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最大债务国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世界信用资源,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却不足3%,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是债权国家。债务体系拖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源,如果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债权国家构成的世界债权体系的支撑,必定出现国际债权债务体系大崩溃的局面,世界将进入全面危机阶段。

四、动荡的世界局势呼唤国际评级体系改革

人类今天所处的是一个信用世界,信用关系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信用关系的破坏导致世界动荡,而引发信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是债务人的偿债信息不对称,是现存国际评级体系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构建一个能够体现信用关系本质要求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正确选择。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