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信用体系呼之欲出

当今世界经济体系已进入到信用经济发展阶段,由债权人与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高度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资金流通大动脉。可以说,信用关系已经构成世界各国的经济支柱。

由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全球信用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有识之士对危机产生原因的深入思考:西方错误评级是导致危机的根源;信用评级攸关全球经济健康运行,西方垄断的国际评级体系不能承担世界评级责任;国际社会呼吁构建新型国际评级体系。

的确,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如主导国际评级体系的评级机构具有鲜明的主权特征,有政治偏见;它是单一评级体系,其评级技术和标准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缺陷等。可以说,现存的国际信用体系扭曲了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代表的是最大债务集团的利益。发达经济体在财富创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滥发货币、过度开发未来信用资源,以债务方式大规模占有债权经济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国际信用体系和评级体系违背客观规律、长期依据错误评级信息建立的不真实信用关系的矛盾总爆发。

亚洲正在成为全球经济跳动的心脏。从世界经济格局看,亚洲既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从全球信用格局来看,亚洲是全球信用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亚洲各国有着一个强烈的共同需求,那就是在全球资本快速流动的状态下如何更好地有效控制风险。在这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驱使下,亚洲国家迫切需要打破西方评级的垄断,构建属于亚洲的新型信用体系,实现评级信息、信用信息及资本的互联互通,驱动亚洲经济增长,造福于亚洲的未来。

中国提出构建的亚洲信用体系的战略目标是一个高瞻远瞩,顺应历史需要,着眼亚洲未来发展的宏伟构想。亚洲需要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区资本的充分跨国流动,使其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亚洲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信用体系,遵循财富创造能力对信用关系的决定作用,有效制约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以超发货币方式制造信用需求,鼓励有价值创造能力支撑的货币作为新兴国际储备货币,以此保障信用关系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亚洲信用体系是亚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货币战争”时代,打造亚洲信用体系是保障亚洲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是资本的输出大国,理所当然应在亚洲乃至全球的信用体系中拥有重要评级话语权。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控制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评级市场,严重侵蚀了中国金融话语权,这一局面亟待改观。

改革国际评级体系已成为当代世界的历史召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债权输出大国,中国需顺应时代需要,当仁不让地扮演好国际评级话语权主导者的角色。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