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建设要抓住“关键少数”
江西一县政府因拒不履行已生效判决,被法院纳入失信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名单,按照法律规定,该县政府领导今后在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时,将受到影响。(3月31日 中国网)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正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但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如媒体常有报道乡村政府多年欠吃喝款问题,或是公职人员借贷不还问题。专家分析,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知情不报、不当辟“谣”、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拖欠债务、空头支票等六种。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为提升公众信用意识,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对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社会环境,国务院下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伴随全面依法治国,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诚信社会建设正在提速,失信受罚也日渐成为常态。去年6月,就有辽宁宽甸县长甸镇政府欠债不还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今年还首批获准民营个人征信机构陆续推出的评分及应用,让人们在传统信贷领域外第一次全面感受到信用的价值。
建设诚信社会,必先建立诚信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榜样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抓住诚信政府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并对接失信受罚机制,“信用之网”才能织得越来越密,让整个社会不敢无视信用、透支信用。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政府公信力是集体利益,而伤害政府公信力的往往是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二条规定了公务员的九项义务,并没有规定没有履行好这些义务将受到何种处分,甚至许多违反党纪的个人行为,往往只是“罚酒三杯”行政处分,可想而知,当损害政府公信力处罚力度远远低于政府公信力受伤害程度之时,政府公信力只能是越加受损严重。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打造诚信政府、建设诚信社会亦然。一方面,要让法律判决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并严肃执行到位,杜绝各种权力操控司法现象,另一方面,要健全领导干部追责办法,让失信政府名单上的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在消费、出行、贷款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感受到巨大压力,如此才能收复那些党和政府公信力失地,令诚信社会建设以上率下、有章可循、有案示警。(廉秋贺)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