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前瞻

2021年,以服务国家战略、突出信用应用、坚持目标导向为主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进展。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方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源点信用 梳理形成“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前瞻)”,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前瞻一  社会信用立法工作加快推进

在国家层面,社会信用方面的法律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截至202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1部法律、49部行政法规专门写入了信用条款。在地方层面,陕西、湖北、上海等近20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社会信用地方性法规,10多个省(区、市)已提请审议或列入立法计划。

2022年,国家层面将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各领域专项法规中信用内容将进一步完善,地方层面的信用立法有望提速。同时,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本地区的补充目录和补充清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

前瞻二     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夯实

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强化信用监管,扩大社会监督,促进诚信自律,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三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随着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按照市场主体不同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瞄准风险、靶向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各行业监管部门做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保持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最前列。

前瞻三   数字化赋予信用建设新内涵

当前,数字经济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透过2021年各地区陆续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以建成信用“531X”工程2.0版为重点,打造信用数字化建设先行省;江苏省推进协同管理、集约高效、数据支撑和基础服务一体化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重庆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支点撬动数字化变革,不断增强社会信用作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活协同建设的强力纽带……

2022年,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驱动下,信用建设将在跨部门多场景协同应用、一体化智能化平台、信用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更大力度推进市场信用应用,更大范围拓展社会信用应用,推动实现数字赋能、智慧协同、高效智治的数字信用体系的构建。

前瞻四    信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各地方、各金融机构在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站式服务、立体化画像、便捷化办理、多渠道分担等“信易贷”特色模式。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通过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范围、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量、降低信用信息获取成本,将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最急需的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进出口、水电气费等缴纳情况、不动产、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共计14大类、37项信息纳入共享范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2022年,随着国家高规格制度设计的路径明晰,数据共享一体化、融资服务一体化、监测预警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的“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步伐加快,各地方在推进“信易贷”工作中,将在构建平台网络、归集信用信息、推荐企业名单、建立风险分担防范机制、创新产品服务、配置信贷资源等方面投入更大力度,推动“信易贷”工作提质增效。

前瞻五   “信易+”应用场景不断创新

随着“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等“信易+”阵容的不断扩大,“信易保”“信易惠”“信易评”等创新场景的不断探索,“信易+”应用加快深入行业重点领域,突出信用惠民便企,加快形成行业管理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信用应用场景,“信易+”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2022年,随着各地各部门“信易+”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准,下一步将在政府与社会互促、行政与市场共融的信用服务模式方面加快探索,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扩展“信易+”应用场景,丰富“信易+”激励内容,搭建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易+”应用体系。

前瞻六   信用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诚信建设,在市场监管、税收监管、贸易监管、投融资体制、绿色发展等领域,推进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创新。文化和旅游部率先启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14个地区入围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2022年,在国家、地方和行业的大力推动下,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各地方将在信用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创新思维和系统观念,突出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前瞻七  信用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信用服务机构诚信经营水平和信用服务行业公信力,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推进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先后发布10余家信用服务机构涉嫌违法失信预警信息。此外,2021年的征信市场沿着“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方向继续稳步前行。在个人征信方面,朴道征信成为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获央行受理。在企业征信方面,2021年新增企业征信备案机构7家、注销4家。

2022年,在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工作,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信用系统建设、评价标准设计、数据价值挖掘等工作的同时,仍需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企业。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职能,在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监管等方面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前瞻八  区域信用合作网络持续扩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区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支持共同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用产品。《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提到,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出发,着力构建区域动力系统。

2022年,加之已经形成示范效应的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珠三角等区域,布局谋划更高水平的区域信用合作,推动信用监管一体化,强化信用信息融合共享、互联互查,组织跨区域信用建设互动等方面,建立健全跨区域协调共推机制,在跨地区规制共建、信息共享、监管共为、市场共育等方面有望再上新台阶。


来源:信用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