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联发布“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

   8月31日,全国整规办、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外汇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13个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2006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通报2006年“诚信兴商宣传月”的各项重大活动内容和反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工作进展情况。
    在发布会上,中宣部宣教局有关领导介绍了宣传月活动的总体情况。全国整规办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对我国商业欺诈种类、特征进行了分析。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的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及食品专项整治的工作情况。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的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打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有关负责人发布了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
    从2005年起,中国企联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整规办等有关部门,联合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部分企业,成立了企业诚信建设课题组,深入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情况调查和对策研究。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状况、诚信经营环境、失信现象及其原因、企业诚信建设、企业诚信需求以及对策建议6大类问题。
    本次调研发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以来,经过近6年多的努力和探索,企业诚信建设环境逐步改善,全社会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企业高度重视和加强诚信建设
    调研也发现,经济领域中失信现象还比较突出,企业失信现象呈现多发趋势,各种因素导致商业失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企业诚信管理服务滞后,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联将根据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实情况,结合经济社团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企业诚信调查研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指导和服务,大力宣传和推广诚信建设典型经验,引导企业“想诚信、会诚信、用诚信、促共信、不失信”,影响和带动更多企业加大诚信建设实践。
    中国企业联合会完成的《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企业正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等。其中,拖欠款问题最为突出,五百余家被调查企业中有近八成企业表示都遇到过拖欠款难题。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刘鹏在“二00六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六千亿元人民币,排名首位的失信现象是拖欠款。
    刘鹏指出,近年来,由企业失信引起的重大事件呈多发趋势,发生数量由每年一至两起增加到了四至五起。仅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件就有科龙电器挪用、占用股东资产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安徽华源欣弗事件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一千八百亿元,企业“三角债”金额达上万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五十五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两千亿元。
    失信行为的泛滥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信用服务业。目前,国内各类资信调查机构大约已有一百家,信用评估机构近八十家,信用担保机构两千多家,其他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五百多家。
    根据2006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总体要求,中国企联将在宣传月期间,开展发布《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宣传和推广诚信建设典型经验以及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数据库,首批中国诚信企业评选表彰活动也在紧张申报之中。
    据了解,宣传月活动自9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活动的主题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9月13日将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诚信兴商高层论坛”、“诚信兴商主题晚会”等重点活动。
    据全国整规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是在经济领域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这项从去年开始的活动将于今后每年的9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人民网·天津视窗8月31日讯*